广州乐居网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

正文

大湾区5周年 | 奋楫逐浪千帆渡 春涌湾区万里晴
来源:乐居买房2022-02-26 07:00:00
摘要
奋楫逐浪千帆渡,春涌湾区万里晴。

  【编者按】

  202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在这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乐居推出“致敬玖贰,春涌湾区——南方谈话30周年暨大湾区5周年系列活动”策划,回顾奋斗历程,展现辉煌成就,致敬伟大的时代。

  自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时间。

  在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朝着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绩。

  五年来,大湾区GDP总量从9万多亿上升到超12万亿,增长近1.3倍;人口从6800万人到86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万亿GDP城市从3个变成5个;拥有华为、平安、腾讯等25家世界500强,117家中国500强民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近2万家。

  五年来,“9+2”11城乘着大湾区的东风,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轨道上的大湾区迅速发展,“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五年来,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落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机勃勃,创新发展动能厚积成势;人才资源互动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平台在大湾区遍地开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如今站在新的时代起点,风华正茂的大湾区正以更大的气魄,一往无前,续写着更多激昂澎湃的“春天故事”。

  春风再起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其“雏形”大致可追溯至将近三十年前。

  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提出的“香港湾区”概念,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湾区建设设想。后来,一批较早研究粤港澳问题的专家学者又相继提出“珠港澳湾区”“环珠江口湾区”等概念,相关讨论不断被引向深入。

  而在官方文件中,直到2005年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纲要(2004~2020)》才正式出现“湾区”概念。

  2008年,有关粤港澳合作发展的政策开始出台。发改委将珠三角9市与港澳的紧密合作纳入《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强调到2020年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到2014 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打造湾区产业集群,构建“湾区经济”,这也是地方政府报告中首次出现湾区经济概念。

  “粤港澳大湾区”被明确提出则是在2015年。彼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随后,粤港澳大湾区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2016 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提出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同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拓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再就是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纳入顶层设计,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7月,香港、澳门、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在万众期待之中,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火热出台,内地九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9+2”城市群组合出道。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带着璀璨闪耀的标签,一幅浩瀚蓝图徐徐铺开,属于中国的“湾区时代”宣告来临。

  正如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南方谈话后“东方风来满眼春”那样,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又一次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春风再起,势必花开更繁。

  扶摇直上

  自2017年被纳入顶层设计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便被寄予厚望,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时,中国正面临艰难痛苦的转型,传统经济发展动能日趋衰退,消费疲软、投资下滑,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全球贸易形势严峻,日益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也让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寻找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更为强大的内生动力,由此诞生的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事实证明,它的确不负众望。

  五年时间里,随着一系列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内地九城与港澳各自发挥优势,互联融合,充分实现人才流动与资源共享;相关制度上也在不断突破创新,大胆闯、大胆试,开辟出一条新路,让原本一些层面的差异与空白逐渐变得有章可循。

  GDP总量更是突飞猛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以前,“9+2”11城的GDP总量约9万亿多一点。而自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报告后,不到一年时间,整个大湾区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大关,达到100594亿人民币。

  到2021年,大湾区经济规模和发展能级再上新台阶,GDP总量超12万亿,各个城市呈现出齐头并进态势。

  其中,深圳首次跨越3万亿关口,以3.06万亿经济体量稳居全国经济第三城;广州GDP达到2.82万亿,同比增速达8.1%;香港GDP预估约为2.56万亿,经济增速达到6.4%;东莞首破万亿大关,成为继广州、深圳和佛山后的广东第四座GDP超万亿城市。

  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人口也在持续增长。2016年末,大湾区11城常住人口6800.47万人,到2020年末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8617.18万人,五年增长了1816.71万人,年平均增长超360万人。

  深圳人口增长最多,五年达到565万人;广州也不落下风,增长463万人;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人口增长也均突破百万人。

  风起云涌,作为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一个比肩世界三大湾区、拥有巨大活力与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超级城市群,正在强势崛起。

  百舸争流

  春潮涌湾区,奋楫逐浪正当时。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由于“得风气之先”,较早感受到新时代的精神脉搏,又因“开风气之先”,在很多做法上都走在全国之先。

  这片热土曾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中国改革开放从这里“破冰”掀起了新高潮;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从这里响彻大江南北;一大批从草根生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化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异军突起,从这里出发走向全球。

  敢闯敢试的魄力和深入骨髓的创新基因,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与吸引力始终不减。尤其是2017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湾区迎来新的经济繁荣发展期。

  在这个弄潮儿的竞技场,无论国家还是地方,企业还是个人,都在试图于政策春风下寻找更多发展机遇。这也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氛围更浓、科技含量更足,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发明专利授权量6.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3.9万件,均占全省的9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8万件,占全省99%;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深化,已开展粤港合作项目239项,粤澳合作项目43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科技集群。

  此外,在《2021胡润中国500强》中,粤港澳大湾区有117家企业上榜,占全国23%。2021年大湾区共有25家企业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其中广东企业16家,香港企业9家,占总榜单的5%,涵盖汽车、家电、房地产、互联网及金融保险等主要产业。

  广州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与发展引擎所在,其吸引力更是不彰自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累计达330家;2021年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投资。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加快形成、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稳步推进、优质知名企业争相落户……大湾区内处处是机遇。

  同时,港澳青年“北上”创业风起,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个个粤港澳深度合作平台,一家家创新创业基地,见证着众多青年湾区逐梦的历程,也成为大湾区融合与活力的最佳注脚。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一片欣欣向荣。

  星罗棋布

  湾区建设,交通先行。

  当下,“连通”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题,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建设,自然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7年以来,在湾区各个城市的踊跃参与下,从地下到天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空间联系强度持续提升;粤港澳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已基本形成。

  在地下,时速达到160公里、有着“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之称的广州地铁18号线开通运营,30分钟内从南沙自贸区可达广州主城区,未来还将延伸至珠海、中山和清远等地,为大湾区交通网络加快发展助力赋能。

  目前,随着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建成运营,广湛、广汕汕、深江、深汕高铁等开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200公里,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

  在海上,港珠澳大桥开通,极大缩短了三地的时空距离,目前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车程;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成为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条连通珠江口两岸的过江通道。

  此外,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加快,莲塘/香园围口岸、新横琴口岸开通使用,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等。

  在空中,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提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如火如荼,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建设,佛山新机场一期工程也迎来新进展;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均居世界四大湾区第一。

  根据规划,未来将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届时,星罗棋布的交通网络势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加速器”,为湾区融合与创新带来新的想象,开启新的时代!

  奋楫逐浪千帆渡,春涌湾区万里晴。大湾区的江河水,千回百转,汇聚成川,一路浩浩汤汤奔入伶仃洋,在广袤辽阔的天地间,荡起震彻苍穹的回响。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