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乐居网 资讯中心 关注民生

正文

买房故事|我和我的四套房子
来源:乐居买房2022-01-09 08:34:43
摘要
只能说是刚好赶上了那个时代,仅此而已。

  编者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打拼故事,“房子”是故事里出现频率颇高的词。它是百味人生的配角,亦是普遍存在的执着。有人将其当成目标,作为价值感和归属感的证明。有人随心而定,只追求自己力所能及。

  时代观念不同,对房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我和我的房子》系列,将以真实故事展现时光变迁中人与房子间的生活缩影。

我和我的四套房子

  被访者 | 草原牧云(男,46岁,买房20年)

  编辑 | 君君

  我记得很清楚,2000年4月1号,那天是愚人节,我从长沙坐火车到了深圳罗湖火车站。

  那会大学还没毕业,毕业证都没出来,公司通过学校通知我们,“可以过来报道上班了”。我带着学校的推荐信和一大堆荣誉证书,就直接南下去了深圳。

  我是校招生,没有经历找工作的艰辛,但刚到深圳时工资很低,一个月就两三千块钱。

  一开始,根本没有想过要在那里安家、买房子,因为对深圳没什么归属感,总觉得我们是异乡人,是来这里打工的。

  印象中那一年,中国移动推出了一个“我是深圳人——成就深圳人,成就XX”的宣传活动。然后突然之间,深圳大街小巷都出现了前国足队长李玮锋的“我来自东北,我是深圳人”的广告牌。

  就跟2012年火起来的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一样。在那个年代,“我是深圳人”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会想着在深圳成就一番事业,想着去买房子安家。

  后来在深圳呆了两年之后发现,房价并不是很贵,凑个几万块钱,我就可以在这里买房子了呀,觉得还挺好的。当时把户口也迁到深圳去了,落在人才市场。

  其实想买房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再去租别人的房子。刚去深圳的时候,我住过很多地方,像白石洲住过,深圳地王大厦对面的蔡屋围也住过。

  那会在深圳租房,大概三五百块钱一个月,住过最贵的也就650块钱。有些是合租的,有些是农民房,隔成几间那种用来出租,连阳台都没有。

  一直住在城中村,不舍得租好房子,因为工资也没多高,除了房租、生活费,还有交通费。那时候在深圳坐公交车是很贵的,从罗湖坐到南山,可能都要15块钱以上。

  后面生活条件稍微好一点,才开始租城中村里面的一房一厅,算是有了自己独立空间。

  租房那两年,其实是很痛苦的。房东动不动就涨房租,一涨房租我们气不过,就要另外找房子搬家。

  我的书比较多,以前那种人力三轮车一拖能拖两车,自己搬不动,要找同学来帮我搬。加上租的都是楼梯楼,楼层还高,因为楼层越高越便宜,所以每回搬家都很痛苦。

  也是因为这个,有了买房的想法。

我和我的四套房子

  2002年,在深圳罗湖区,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房子不大,一房一厅,37.5平方米,两千多块钱一平方,总价还不到八万块钱。

  父母资助了一点,我自己出了一点。因为刚出来工作,手里确实没存上什么钱,而且男孩子吃吃喝喝,基本上钱就没了,不知道为什么。

  就这样懵懵懂懂买了第一套房。

  买这套房子时还遇到一个问题,虽说有深圳户口,但要跟银行贷款的话,需要有人担保。还好有亲戚在深圳,可以给我担保,他当时还托了银行的一些关系才搞定的。

  那时买房子不像现在,现在你想要选择哪家银行去贷款,都有人帮你办好了。但以前是“求”着银行,贷款有很多流程要走,很麻烦。

  说实话,买第一套房想法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不想要再租房,不想频繁搬家。没有想过投资房产,也没想到房价未来会涨得这么快,根本没想过这种事情,也不可能有这种眼光。

  后来家里的东西和书越来越多,加上偶尔要接待亲朋好友,一房一厅感觉有点拥挤。所以到2005年,就买了第二套房子,还是在深圳罗湖区,70多平的两房两厅。

  2005年房价已经慢慢涨上来了,第二套房的价格大概是5000元/平方米左右,总价30多万。我自己存了一点点钱,付了首付,剩下是贷款。

  那个时候房子还是挺好买的。因为深圳开始兴起叫“零首付”或者“1万元首付”,你要是有10万块钱,可以买十套房,只要月供供得上。

  并且当时深圳已经有投资客了,我虽然还没有投资的概念,但买完第二套房子后,我就把第一套房出租了。刚开始租金1200块钱,慢慢涨到1500、1800,最高租到2000块钱。

  我就觉得,哎呀很开心,感觉赚到了,还尝到了一点“投资”的甜头。

我和我的四套房子

  再后来到2008年,因为要结婚了,同年我们在深圳买了第三套房。

  准备买第三套房时,我已经来了广州工作。当时有跟家人商量过,是在广州安家,还是在深圳安家。

  在广州其实也看了不少盘,像珠江新城的星汇园、名门大厦,还有保利几个盘都有看过。那会还没有高德置地广场,到处都是一片农田,珠江新城房价还不到1万块钱。

  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可能对深圳的情结更多一些吧。看来看去,最后看中了深圳的的一套叠墅,非常有特色。当时它打的口号是“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就是那种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感觉挺不错的。

  我记得是2008年中秋节下的定,因为那年中秋和国庆挨得特别近,楼盘搞促销,我就带家人去看。

  还挺便宜的,我们买的时候才8500块钱一平方,总价210万左右,面积是215平方米,送了一个90平方的地下室。后来我们把地下室改造了,做得很漂亮。

  买这套房,更多的是考虑结婚以及未来生小孩的话,空间大住得会更舒服些。

  这是在深圳的三套房子,大致每三年买一套。现在回过头来看,发现这种思路是非常对的,而且每一个点都踩得很好。当然,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我和我的四套房子

  第三套房子之后,七八年间一直没再买房。

  一方面是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毕竟房价涨得太快。另一方面,好像有点自我满足,第三套那个户型已经足够我们一家子住,哪怕三代同堂都没问题。

  加上工作关系,我到广州来工作了。刚开始租房子住,在番禺大石那边租了好多年。虽然租的公寓住着也比较好,但按照在深圳买房的经验,想想还是买房子更划算。

  就这样,2016年我卖掉了第二套房子,用这套房子赚来的钱,买了深圳中学的学位房和广州锦绣香江170多平的顶楼复式。

  买深圳中学的学位房,自然是考虑孩子的起跑线;而至于为什么选择锦绣香江,也算是个“情结”吧。

  因为锦绣香江属于华南板块,不是有句话叫“中国楼市看广东,广东楼市看华南”,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跟房地产相关的,以前还从深圳去华南板块踩过盘。

  在我们那个年代,华南板块很出名。“华南八大金刚”嘛,祈福新村、星河湾、华南碧桂园、广州雅居乐花园、锦绣香江花园、南国奥林匹克花园、华南新城和广地花园,这几个盘我们都去看过。

  当时还买了一本书,王志纲写的《大盘时代》。

  记得大约是2001年,我们去华南板块参观学习。我提个手提包,就在锦绣香江大门口,照了一张照片。所以后来在广州买房,就选择了这个楼盘,当时总价是265万,单价1.5万元/平方米左右。

  这就是20年里我的买房经历,一个典型的在广州深圳买房的双城记。

  从2002年在深圳买第一套房,到2016年在广州买第四套房,人生的每个阶段不同,产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空间和关系场的变化,决定对生活方式的最终选择。

  其实也算是“歪打正着”,可以说抓住了机会,也可以说没抓住。像我有许多朋友,买了十几、二十几套房的都有。

  我们那一代人,只能说是刚好赶上了那个时代,仅此而已。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