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乐居网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

正文

广州疫情AB面背后,城市更新重要地位再升级!
来源:乐居城更2021-06-14 08:35:53
摘要
城市更新定位升级,兑现美好生活。

  疫情强势反扑,让千年广州再次成为全国焦点。

  自5月21日,荔湾阿婆成为首位确诊者后,全市上下严阵以待,正式打响“防疫战”。

  截止目前,微博话题#广州疫情#阅读量已突破71.2亿,与病毒赛跑的广州,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连日来,广州防疫措施几乎“每日一更新”。

  一边是各区陆续开展“车轮式”全员检测,彻底排查根源;另一边则是实行严厉的外出管控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性,避免疫情传播扩散。

  从确诊数据来看,效果显著,每天新增病例已从峰值的18、20,降至个位数。

  12、18、13、12、20、11、10、14......

  这一连串双位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但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即疫情爆发点基本集中在一些旧村、旧城的片区,并且持续了相对较长的时间。

  相反,新建社区虽有个别确诊病例出现却很快得到控制,持续时间较短。

  最显著的例子,以鹤洞路为界,北面的城中村群与南面的广钢新城,在本次抗疫中对比异常鲜明。

  抗疫还没结束,但这背后的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探讨。

  旧村、旧城的防疫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能有效防止同类事件出现?

  全市,甚至全国大力推动城市更新,能否加速健康人居的普及?

  01

  旧村/旧城成疫情爆发集中地

  自5月21日起,广州卫健委每天早上准时发布最新确诊数字与行动轨迹。

  从最近的数据来看,疫情主要多出现在海南村、鹤园小区、白鹤洞街道等老旧村落或社区,即上文提及的鹤洞路以北。

  鹤洞路以南的广钢新城,在业主集体“封城”排查后,确诊数量有了明显减少。

  

  病毒能在这些旧村中快速传播,并不是偶然事件。

  相反,这与片区的规划格局与环境离不开干系。

  根据日常实踩经验,绝大部分城中村都存在一样的问题:握手楼密布、电线纠缠、消防设施陈旧、巷道昏暗潮湿......

  此外,这些城中村凭着租金优势,人口密度大,也存在管理难、治安等问题。

  来看看部分典型城中村的现状:




  很明显,这样的环境在空间层面助长了病毒的传播。

  事实上,已有不少学者证实了这样的观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谭纵波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引发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中提到,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使得居住区的合理密度、街区形态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应急场所与设施的建设将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

  核心观点是,人口的大规模高密度聚集有助于传染疾病的流行。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城市层面,还是社区层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建筑密度将重新被审视。高容积率的开发模式中,也要充分考虑日照、通风以及户外活动空间等方面的建设。

  简而言之,居住环境对于疫情的传播扩散存在关联。而广州本轮疫情中,海南村和白鹤洞街道及其周边恰是面临着这些不利的因素。

  以海南村为例,自5月28日发现首例确诊病例之后,7天时间内,海南村检查出29名感染者,其中19人与首例确诊病例关联,占比达到65.51%。

  近日,有关工作人员在媒体采访时透露,海南村由数个自然村落组成,有着范围广、村道多、基本为农村房、没有物业和小区等特点,存在较多难以管控的因素,同时还有空气流通较差、垃圾分类工作难到位等问题。 

  无独有偶,去年疫情爆发初期,也出现过类似例子。

  去年6月12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也提及一起城中村疫情传播事件——因排污管道破裂,引起居民感染。

  多个案例证明,旧村、旧城的环境问题,让防疫难度升级。

  相信这也是近日荔湾高风险地区居民集中隔离的原因,如鹤园小区部分居民,就被安排到环境更舒适的隔离酒店。

  02

  广钢多个社区防疫获赞评

  再来看一路之隔的广钢新城。

  如中海花湾壹号、珠江金茂府,于6月1日发现确诊病例后,并没有形成交叉感染,只在6月4日的排查出现密切接触的确诊病例。

  某种程度上,在本次防疫管控中,新建社区的优势展露无遗。

  它们有着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能快速开展“全封闭管理”,减少人员流动。

  此外,物业还能与政府、街道办形成高效防疫机制,配合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和社区消杀任务,控制疫情扩散。

  在本次“抗疫战”中,广钢多个社区的防疫工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比如中海花湾壹号,在确诊病例出现后,将社区分为A、B、C、D四个区域,并提供“菜篮子”、“粮仓”等后勤保障。

  再比如保利的项目,除了常规的居家隔离、核酸排查、送菜等服务,业主在家就能通过小程序实时追踪疫情。

  专业服务兜底,各业主自然能安心响应号召,宅家防疫。

  要知道,目前广钢新城入住人口已达近5万人,能达到这样的防疫效果,实属难得。

  这样的新纪录,也在近日获得了《人民日报》的报道,迅速收获10万+阅读量。

  看回隔路对望的海南村、鹤园小区等。

  自疫情反扑以来,荔湾区政府也在不断投入人手进行更加细化的防疫工作。

  6月6日,中南街已有一支720多余人组成的维护队伍,村内也有50个“三人组”,对整个片区进行全封闭管理。

  在鹤园小区,志愿者每天配送物资包,解决居民生活难题。

  尽管如此,这些老旧小区终究缺少专业物业及真正的“带头人”,加上多为楼梯楼,管控、人手支援等问题难以一时解决。

  广钢新城与老旧小区、城中村,仅一路之隔,展现的却是疫情的AB面。

  疫情已经发生,防疫是当务之急,至于如何有效预防再发生,则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03

  城市更新,为健康人居赋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就如广钢新城,也并非一天可以达到如此高度。

  其前身,最早也是熟悉的城中村“配方”,甚至重污染工业厂林立,居住环境更加“脏乱差”。

  早于2008年,广州市提出“退二进三”的工作方案和要求,其中原广钢旧厂区被列入搬迁计划;三年后,白鹤洞生产基地被要求尽快关停,实施转型发展,适应广州市新型城市发展战略;于2013年9月29日,广钢旧厂区最后一台设备关停,“广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同年,《广钢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台,广钢新城从此走上台前。

  根据规划,广钢新城定位为特色宜居新区,规划居住人口为20.7万人,总用地面积6.57平方公里,辖内范围涉及“三村一厂”,即鹤洞村、东塱村、西塱村和广钢旧厂。

  自2014年首宗宅地拍出后,广钢的发展就进入快速道,旧村、旧厂蝶变成如今的高端住宅区。

  因此,本次防疫成绩显著,某种程度上也可归功于城市更新。

  若广钢如今还是老模样,依旧是旧村、旧厂的状态,或大概率成为下一个“疫情爆发地”。

  老旧村落、小区,要想重塑价值,提高居民居住品质,将病毒扼杀在摇篮里,大可参考广钢的崛起之路,城市更新可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姑且先不谈广钢这样已“改造成功”的例子,像是一些已经确定改造的城中村,也获得了合作企业的支援,共同度过抗疫难关。

  如雅居乐和珠江实业,向坑口联社支援了抗疫物资,支持社区的一线防控工作。

  如改造大户保利,更是派出多个队伍,赶赴海珠红卫、东风、花都三东村、天河渔沙坦等项目,支援一线防疫工作。

  在南沙区著名的“老人村”大涌村和罗边村,星河华南城市更新集团第一时间响应,紧急抽调了防疫物资,并将超过23万元的救助资金送到两村村委,助力缓解燃眉之急。

  

  事实上,去年疫情爆发后,广州市政府就意识到,在疫情将会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情况下,需要加快推进旧城、旧村方面的改造工作,并且对广州城市更新和人居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于2020年7月份,广州市在“城中村”改造工作现场会中提及,要加快推进包括城中村改造在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全力“促审批、促征拆、促开工、促投资”。

  同时,广州市还公布了过去半年的成绩单,于2020年上半年已批复57个旧村项目,规模为24.9平方公里;前6个月全市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同比增长28%。

  有关注的应该知道,城市更新近年在广州势头迅猛。

  黄埔、白云、越秀、天河等区,都在加快改造脚步,签约消息频出。

  而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城市更新”被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也成为“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总投资额达到7672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为3315亿元。

  

  随着广州各区相继出台有关“城市更新”的细则,由规划、具体计划、立法到实施意见等全面加速推进有关的工作落地。

  未来,经过推陈出新后,“新广州”也将呈现在众人眼前。

  04

  城市更新定位升级,兑现美好生活

  本次的广州疫情,值得全国各城市引起重视,并迅速行动起来防范于未然。

  尤其是城市更新,目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需要各地共同参与。

  早于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点提及“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包括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导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改造一批城中村,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

  为什么要重点强调“城市更新”?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居家活动,深刻体验到一个完善的城市与社区建设、建筑室内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方空间之外,人们开始渴望有一个功能健全、配套完善、空间充裕、安全的社区环境。

  一方空间之内,期待有阳光照射、空气清新、用水安全、智能以及兼备独立静谧的办公或学习功能的生活空间。

  但是,不少人生活的现实环境仍与理想空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立民在《新冠疫情引发的空间环境设计嬗变》直接指出,新冠疫情下,近百年间城市与社区建设、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交通设施等空间环境建设的“高端成果”暴露出诸多问题与短板。

  历史中的传染病疫情,一直是推动空间环境设计进步的重要推手,新冠疫情也必然引发空间环境设计新一轮改革的到来。

  可以看到,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看到老旧社区、旧村这些疫情集中爆发区域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工作。

  加快城市更新,国家、地方政府可以借“二次城镇化”重新部署新型产业、调整区域间的产业分工,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

  村民、老旧社区的居民则是获利的一方,从中可以迁入健康、安全、智能的居住空间。

  无疑,这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城市更新之于美好生活的意义,不少业内专家也给出他们的见解。

  乐居控股副总裁兼广深区域总经理、《2019-2020中国城市更新年鉴》主编王合群提出,疫情再次提醒大家,推动城市更新,不止能改善居住环境,遇到突发事情还能便于政府统一管理快速布置工作,真正实现美好生活。

  乐居控股首席研究员、《2019-2020中国城市更新年鉴》主编姚育宾认为,健康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追求美好生活大背景下,城市更新不再局限于拆旧建新,而会更注重绿色、环保、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秘书长庾来顺同样认为,城市更新体现民生优先,多举措助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可以更好保障健康生活需要。经过城市更新的不少地方,居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那么,全国各个城市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下,有什么人受益?

  2020年,全国全年实际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03万个,受益居民736万户,超额完成了3.9万个小区的目标任务。

  其中,北京在2020年改造小区新开工220个项目261个小区,约103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7万户;完工61个项目72个小区,约21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5万户。

  同时,上海市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28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4万户;实施老旧住房综合改造约40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近80万户。

  此外,今年1月份,河北省经历过一波疫情的“反扑”,仅于1月11日就有新增40例本土确诊病例;当时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中有300多例来自藁城区的15个村庄,说明开放式空间对交叉感染造成的严重影响。

  随后,河北省把旧改计划提上新的高度。其中,2021年,河北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20项民生工程中,全省计划大力推进改造老旧小区3057个,成为近几年改造任务最多的一年。

  而广州本轮疫情的“意外”爆发也呈现集中在旧城、旧村的特点,无疑,进一步让其他城市深刻地认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的重要性。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